Vladimir Ashkenazy
听说他从不浪费时间,听说他对事业非常执着严肃,听说他的每
一个动作都经过仔细计划、精美雕琢。
再加上主办者事先“警告”记者把访问时间限于15分钟,以为面
对的会是一个严肃拘谨、一丝不苟的俄国音乐家。
没想到,举世闻名的阿什克纳济(Vladimir Ashkenazy)是如此
随和温顺,没有半点架子和脾气。
登门拜访的那一夜,阿什克纳济衣着微皱,脸上写着甫下飞机的
倦意,一旁的妻子正把行李一一打开整理,两人还没有用过晚餐。
而他却友善接待,任由记者延长访问时间,耐心地回答各种零零
碎碎的私人问题,从音乐生涯一直问到儿女的年龄、老婆的名字。
直到摄影同事要求他请妻子出来合照,连我自己也觉得,我们似
乎已有点得寸进尺。
好不容易说服了妻子,我的同事居然要求他搂着妻子亲嘴摆款。
然后我目瞪口呆地看着阿什克纳济毫不介意地顺从记者的要求。
被公认为目前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,年过60的阿什克纳济,
和气坦率。
问他经过数十年的演奏生涯,上台演出还怕不怕?
他说:“一个朋友曾说:只有笨蛋才不怕登台。而我,不是笨蛋
。”
阿什克纳济认为自己并不属于“精心策划”的类型。
尽管他把演奏控制得如此完美,尽管他把时间安排得紧密无间却
又条理清晰。
尽管他的音乐事业,仿佛每一阶段都经过认真的安排和考虑:
阿什克纳济诞生于前苏联,8岁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,18岁
转入音乐专科学院。1955年在萧邦大赛中得奖,1962年获得第二届柴
可夫斯基大赛冠军,1963年离开前苏联,投奔西方国家。
阿什克纳济录制的唱片在当代钢琴家中也是少见的。自1963年以
来,他一套一套地完成了巴托克、莫札特、贝多芬、拉赫曼尼诺夫、
普罗科夫耶夫的钢琴协奏曲全集、全套的萧邦独奏钢琴作品及舒曼的
大部分作品。
过去20多年来,阿什克纳济在演奏之余也指挥乐团,担任各地著
名乐团音乐总监和客卿指挥。
他说:“我热爱音乐,我非常努力,但我很少计划。事情一点一
滴,自然而然地发生。我能够完成这许多,只觉得自己很幸运。”
谈起他的“生命中的转捩点”,他淡淡地说:“转?我从来没这
么想过,我只懂得往前走。新的事物、新的机会刚好在眼前出现,我
就把它做了,如此而已。”
离乡30多年,人们始终称他为“俄国钢琴家”,而他也认为俄国
训练以古老深厚的音乐传统为基础,水准很高,并坦言自己从俄国的
严谨训练中深深受惠:“它无法给你一切,但它确实给了很多。”
谈起祖国,他说:“现在那里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了。但是人
们对于突如其来的自由,还没作好足够的准备。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反
应,因而显得非常混乱。我们也只能够静观其变,希望它能好起来。”
阿什克纳济如今每年至少回国一次,指挥圣彼得堡乐团,同时探
望80高龄的父亲:“今年12月还要回去,只去一天,因为那是父亲的
生日。”
阿什克纳济重视家庭生活,5名儿女当中已有三人跟随他的步伐进
入音乐界(还有两人尚在念书)。他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,每年在
世界各地举行百多场音乐会,始终把妻子带在身旁:“不是需要她的
特别照顾,只是觉得能够和妻子在一起,感觉很好。”
忙碌地奔走各地还要毫不间断地勤练,满头白发的阿什克纳济有
无穷的精力:“我几乎从来都不觉得累。过去30多年来,也只有两三
次在情非得已的情形下取消音乐会。”
保健的秘诀?
他耸耸肩:“也许是天生长得强壮,也许是平和的心境。又或许,
不断地指挥就已经是一项很好的运动!”
Copyright © 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