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洋乐坛的亚洲复兴

  从事西洋音乐专业的亚洲演奏家及作曲家越来越多,近几年来在西
方乐坛日益受瞩目。

  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水蓝说:“他们都在那里,只是没有人去
刻意突出。”

  新加坡交响乐团因而自1997年起推出“春叶新亚洲系列”音乐会,
由亚洲演奏家担任协奏,包括韩裔小提琴家康裕俐、日本小提琴家户田
弥生、印尼钢琴家林秉乐(Eduardus Halim)、台湾小提琴家林昭亮,
以及两名杰出的新加坡青年小提琴家甘宁和董帝均。

  作品方面则包括中国作曲家陈怡和盛宗亮的首次在新加坡演出的两
部作品,其中盛宗亮的《中国梦》还是亚洲首演。

  这是新加坡交响乐团首次推出这一系列,并计划在未来数年继续进
行这一类工作。

  水蓝说:“如果我们是一支民族管弦乐团,不需去突出‘亚洲’,
但作为一支亚洲的西洋交响乐团,特别推广亚洲演奏家和作曲家,具有
一定的意义。”

  他认为,新加坡交响乐团是亚洲主要的交响乐团之一,具有足够的
水平来突出这些亚洲音乐家,也有责任做这件事。

  他说:“这一系列的演奏家,包括我在内,在西方舞台为西方听众
演出比在亚洲演出更多。作曲家陈怡和盛宗亮的作品在西方很普及,亚
洲乐团演奏的也不多,我有时想想也觉得惭愧,因为他们是真正能够代
表亚洲的音乐。”

  水蓝特别强调演奏亚洲作品的重要性,代表一个地区或一个时期的
音乐精神,作曲家是最重要的。他说:“就像我们提起俄国音乐时,不
只是几个指挥家或演奏家,而是拉赫玛尼诺夫、柴可夫斯基。”

  水蓝指出,目前享有世界知名度的亚洲作曲家,是一批生于30年代
的日本作曲家和一批生于50年代的中国作曲家。

  以陈怡、盛宗亮和谭盾为代表的这一代作曲家,具有强烈的亚洲风
格,又有别于老一辈的《黄河》、《梁祝》之类的作品,近几年内成为
突然出现的新潮流,在西方乐坛备受瞩目。

  水蓝说:“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,但是亚洲人却没有注意到它。这
也许是因为交响音乐在亚洲本来就不够普及,亚洲乐团演奏的一般也都
是贝多芬、莫扎特之类的传统曲目,对20世纪音乐接触比较少,在这一
方面落后了几十年,也跟不上最新的潮流。”

  也因此,水蓝希望新加坡交响乐团能够在这一方面尽一分力量。今
年上半年演奏过一次谭盾的作品,听众反应非常热烈,也使水蓝相信本
地听众已经能够很好地接受这类音乐。

  他说:“在这时候,我们更有责任推广新亚洲的音乐。这件事情我
们不做的话,伦敦交响乐团或柏林爱乐乐团更不会去做。”

  水蓝指出,世界乐坛上近几年来出现的两大趋势,就是越来越多亚
洲音乐工作者的出现,以及越来越多女性的参与。这在历史悠久的西洋
古典乐坛上,尤其是保守的欧洲乐坛,是很显著的突破。

  水蓝说:“就像这次的演奏者之一的林昭亮,在外国已有20多年,
已经是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。杰出的亚洲演奏者最近几年更多,
现在到美国的很多年轻乐团去看,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团员是亚洲人。我
们可以说,未来的世界乐坛是亚洲人的天下。”
Copyright © 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