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宗亮
作曲就像作饭一样,一道菜要做得西方人吃了觉得有西方味道,
中国人吃了有中国味道,最考功夫。
42岁的盛宗亮,善于作这样的菜。
他说:“天天到餐馆吃饭,你会懂得什么东西好吃,天天泡在厨
房里看厨师作饭,你也会懂得怎么作饭。”
盛宗亮在中国和美国都“泡”了很多年,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作
曲系教授,如今是国际乐坛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。
他说:“一个作曲家是什么样的人,他的作品就是什么样的东西。
对东西方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,才能够在作品中体现。”
生于上海的盛宗亮在文革中成长,早期在青海民族歌舞团演奏钢
琴和打击乐,偶尔也在团里帮忙编写音乐。文革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
学习作曲,4年后全家移民美国,博士学位还没念完已找到工作,1989
年成为芝加哥抒情歌剧院驻院作曲家,也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《马侬
之歌》。
在歌剧院里呆了3年,又在西雅图交响乐团当了3年的驻团作曲家。
他说:“作曲家要拥有这样的经验很不容易,这6年使我学到很多东西,
泡了3年歌剧又泡了3年乐团,掌握了很多经验。”
由新加坡交响乐团进行亚洲首演的《中国梦》,就是1995年为西
雅图交响乐团而作的交响作品。
《中国梦》分《前奏曲》、《鼓吹》、《小河淌水》、《长江三
峡》四个乐章,具有中国民歌的风格,作品突出乐团的不同声部,盛
宗亮称之为“乐团协奏曲”。
《中国梦》自首演后在美国各地演出都获得观众热烈反应,盛宗
亮说:“音乐语言是共通的,来听的人都是喜欢和理解传统西方音乐,
这部作品也是西洋管弦乐作品。但我是中国人,曾经花了很长时间研
究和学习民间音乐,所以选了这样的题材。东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
处,也有很多不同之处,体会越深,融合得越深。”
《中国梦》第一次由亚洲乐团演出,尤其是以华人占大多数的新
加坡交响乐团,给他很不一样的感觉。毕竟小河淌水的味道、长江三
峡的景观,不是每一个美国乐手都能够体会。
盛宗亮说:“美国乐团拉得出这些声音,但是细节的风格有些地
方做不到。日本人演奏我的音乐时就比较接近,而到了这里,大家都
是华人,更是一讲就通。对于作曲家来说,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经
历。”
Copyright © 1998
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