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儿童唱什么歌?

  环顾身边的小朋友,张口闭口唱的,是电视剧主题曲、广告歌曲,
还是卡拉OK里的流行歌曲?

  曾几何时,特别为儿童而写的儿歌,已很少听到。

  《小白船》、《小星星》……那是什么时代的歌曲了?

  儿歌在这一代几乎是销声匿迹。

  华夏知音协会会长黎列刚说:“儿童唱成人歌曲是目前的社会常
见的现象。这些歌曲不但文字内容不适合儿童,音乐的音域也不适合
他们。儿童还没有变声,唱流行歌曲唱得脸红脖子粗,对他们来说不
是培养,而是摧残。”

  他认为儿童所唱的歌曲应该反映儿童的纯真,培养和灌输正确的
观念,如奋发向上的精神、礼貌的教育、大自然环保等等,而不是成
人世界的复杂情感:“儿童的成长像幼小的树苗,需要的是阳光和露
水,不是爱情的风暴。”

  黎列刚指出,儿歌对儿童的音乐教育,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:
“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被父母逼着学钢琴,学得很痛苦,那是因为学习
乐器没有歌词内容,练习曲也很枯燥。儿歌本身充满童趣,更能够吸
引儿童,而且唱歌随时都可以唱,不需要花钱买乐器,父母本身也可
以自己教导孩子。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以后再来让他学习乐器,也许
效果会更好。”

  音乐工作者桂乃舜担任多间学校的合唱指挥,认为儿歌是很好的
音乐启蒙教育:“我本身就是因为唱儿歌才对歌唱产生兴趣的。儿歌
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。它令你自然而然地学会那些歌曲,并且
印象深刻。”

  桂乃舜至今还清楚记得小时候唱过的儿歌:“小学时代用的是丁
祝三编的儿歌,小一到小三一本,高年级的一本。歌书里的歌曲如
《当兵好》、《太阳出来满天红》等,我到现在还记得怎么唱。”

  因此,新加坡是曾经有过儿歌的。只不过,不知从何时开始,这
些儿歌已渐渐地远离了现代的儿童。目前学生合唱团大多数唱的是一
些艺术歌曲、民歌、校园民谣、音乐剧插曲等等,本地作品则包括
《唱吧,新加坡》之类的爱国歌曲。

  桂乃舜认为目前适合儿童的歌曲是相当缺少,如果有人能够编写
一些“儿童歌集”之类的音乐书籍,在学校的音乐课里推广,相信对
普及歌唱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  他指出:“现在本地已经有了足够的写曲和写词人才,与其向学
生推广其他地方的民谣,不如采用一些特别为儿童而作的本地歌曲。”

  桂乃舜说:“儿歌的旋律、结构、歌词,都比较简单,能够给人
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例如我以前唱过的《合作》,歌词里说‘一人扛不
动,两人抬得起,三人合作更容易’,具有教育意义。又如另一首儿
歌《雁群》,写的是雁儿飞啊飞的情形,它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,但
是写得很有美感,很好听。”

  新加坡交响乐团妇女会多年来致力于向儿童和少年学生推广音乐,
两年一度的儿童歌剧演出,专门选一些为儿童而写的歌剧,由儿童演
员呈献给儿童观众。

  儿童歌剧委员会会长许怡慧博士强调:“这都是作曲家特别为儿
童而写的歌剧,我们不要让大人来表演给儿童看,也不要让儿童唱大
人的歌曲。”

  她指出,为儿童写曲的作曲家必须懂得小孩声音的特色,歌曲内
容也必须吸引儿童:“例如有一次演的是妖怪侵占世界,儿童用歌声
来抵挡。还有一次是让小孩扮演抵挡风浪的小动物,这一次的演出则
让小孩扮演海豚,向他们灌输环保意识。”

  许怡慧博士指导儿童唱歌已有多年经验,她说:“教导儿童是你
说什么他都相信的,你教他什么就是什么,古典音乐、流行歌曲,他
们都同样能接受,而且吸收力很强。”

  遗憾的是很多学校都不大重视音乐课,很多儿童也只是模仿电视
中的歌曲和通过卡拉OK来学唱歌。

  许怡慧博士认为:“但是小孩子总应该唱小孩的歌,七八岁的儿
童唱爱情歌曲总是不自然。而且我发现很多儿童在唱卡拉OK时只知道
模仿,他能够唱得和歌星一模一样,但是我要他唱一个简单的音符的
时候,他反而唱不来。”

  她认为音乐老师可以从低年级开始,唱一些节奏简单、配合动作
和游戏的民谣:“如果能够有新加坡人写一些适合自己的儿童的歌曲,
当然最好。但是学校里老师都已经不够了,作曲人则主要是写一些大
型作品。给儿童写歌,这项工作要由谁来做呢?”
Copyright © 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