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福海

  很难想像一把锯子会发出这样的声音。

  幽幽的呜咽,诡异而哀怨。

  琴弓移开时,琴音犹在空中颤动回荡,久久不断……

  张福海一手握着锯柄,一手以二胡弓锯弄已磨掉锯齿的金属锯片。
一面开玩笑说,那是鬼叫的声音。

  50岁的张福海不是器乐技工也不是音乐家,自我摸索地把锯子改装
成乐器,自得其乐地拉奏。

  拉了一首《思想起》又拉了一首《梭罗河畔》,拉了一段《莫愁女》
又拉了一首《花月佳期》。

  看他拉得那么写意,借过来一试,才发现这把无弦无键无孔的乐器,
是多么难以捉摸。

  一下一下地拉奏,在音与音之间挣扎,发出刺耳怪响,成为另一种
“鬼叫”。

  问他音准到底怎么拿捏,张福海说:“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音,每
个音也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……右手拉弓时左手要用力压下……”

  我满头雾水地把锯琴还他,他却大方地说:“拿回去!借你回家摸
它三天,很快就学会了!”

  我当然不敢把琴搬回家。绝无仅有的这把琴,万一弄坏了,真的是
买也买不到,做也做不出的。

  张福海有一整橱的二胡,却只有一把锯琴。

  这把锯琴伴了他已有20多年,虽然是自己制作,却也不易多得:
“并不是每一把锯子都能发出声音,只有一定的钢质和铁质制成的才会
响。”

  张福海当年是在收听广播时听到锯琴的演奏,很想弄一个来玩。买
了几把锯子,敲敲打打,多次尝试之后终于完成这把锯琴,使用至今。

  他说:“锯琴并不是正统乐器,听说是一个懂得拉二胡的建筑工人,
有一次琴弦断了,拿起锯子来拉拉看,发现它真的能够锯出音乐。一些
建筑工人就这样开始把它当成消遣玩乐的东西。”

  锯琴因此也没有乐谱:“跟着录音带里的一些歌曲,随便拉着玩。
刚开始的时候抓不到音准,拉起来很难听,每天一开始拉琴隔壁就来敲
门投诉。”

  渐渐地摸清了它的性能,却只把它用来拉奏一些简单曲调和流行歌
曲:“琴声音哀怨,拉福建歌特别好听。”

  张福海闲暇时候在华乐团里拉二胡、吹笛子,却从来都没想过要认
真演奏锯琴,这次演出由李伍华特别为他写了一首锯琴独奏《新加坡河
寻梦》,还是第一次要让它“登大雅之堂”。

  身旁的李伍华说:“我们认识了很多年,一次一起吃饭时说起他会
拉锯子,就答应他给他写一首锯琴音乐。”

  尝试以后,发觉锯琴很有特色,值得进一步发展:“它可以拉也可
以敲,发出独特的音色,可以拉中国音乐也可以拉西洋音乐,可以独奏
也可以合奏。”

  李伍华认为:“这个乐器有发展的条件,以前虽然有人用,但是非
常少见,也没人推广。也许是因为很难拉,也许是因为没人看得起它。
其实,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,我们平时都没有去注意。古代人发明
乐器,也是从日常生活物件演变出来。由音乐家和工匠加以合作改良,
相信能把它发展得更好。”
Copyright © 1998
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