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豪
李豪兴致勃勃地弹了一首《结婚进行曲》又弹了一首《生日快乐
歌》,和摄影同事开玩笑,又和我闲话家常。
李豪与小辈聊天说笑时随和亲切,对学生教诲训导时坦率直爽,与
合唱团团员感情深厚,长期保持密切的关系。
李豪近来忙着写小说,她说:“写了几个爱的故事,因为世界是靠
爱来组成,朋友的爱、夫妻的爱、手足的爱……”
还有师生的爱、对音乐和歌唱的爱。
李豪今年83岁,合唱团今年45周年。
近半个世纪以来,李豪最大的收获,是结交了很多朋友。她说:
“一个人的财富是什么?金钱?No。友谊?Yes!”
李豪说:“我承认我是富有的。朋友、书籍、音乐,还有青天白云、
红花绿叶,小鸟为我歌唱……”
45年前一群学生兴致高昂地提议组织一个合唱团,李豪开玩笑说:
“大家来练歌时,我给他们泡茶、打杂,结果一泡到现在,我的名字也
用了45年!”
初成立时团员有80人左右,来自各行各业。至今团员多数已头发灰
白,跟随她45年的“开团元老”有马耀国、陈仲生、孙振福等等,参加
40年的也有7、8个。现有团员有50多人,平均年龄是50岁。
李豪说:“社会环境改变了,我们没有改变。搞合唱团现在越来越
难了,年轻人不来唱歌了,他们只喜欢‘吃雪糕’(手握麦克风状,指
唱卡拉OK)。”
早期歌唱爱好者的热忱与歌唱活动的蓬勃,令人有今不如昔的感慨。
李豪还记得:“合唱团的第一场音乐会即一鸣惊人,有人还以为我们偷偷
用了扩音机!”
五六十年代是合唱团活动的高峰时期,团员士气高昂,非常活跃。李
豪印象最深刻的是1955年的冼星海十周年纪念音乐会,她说:“那一次表
演《黄河大合唱》,一连演了7晚!星海是我的朋友,他的作品很有爱国
气氛,那时观众对日本抗战还有印象,因此反应很好。再加上那一次音乐
会也为7间中学的助学金筹款,特别有意义。”
70年代李豪合唱团到过马来西亚和文莱演出,80年代起经常与中国音
乐团体进行艺术交流,多次前往中国各地访问演唱并邀请当地团体来新演
出。
李豪说,多年来最大的改变就是费用高了,赞助商越来越难找了,但
李豪合唱团还是坚持不收团费的原则。
她说:“从开始至今,我们是靠热心人士的出钱出力。你说合唱活动
什么时候会再蓬勃起来?民间团体就只能看政府怎么鼓励、怎么提倡。”
李豪希望合唱团能够维持下去,她说:“能够维持现状已经很好了,
如果有新秀参加当然更好,但是到了那个时候我可能已经看不到了!现在
的李豪合唱团水准是比以前降了一些,毕竟大家年纪都大了。不过年纪虽
大,团员兴趣不减,这是他们可喜、可爱之处,他们的这种精神,也令我
感动、感激。”
庆祝45周年,李豪合唱团也特别呈献李豪创作歌曲专场音乐会,包括
她早期的作品和不久前刚完成的《祈祷》。
李豪说:“我不是作曲家,创作只是让团员练习,为了兴趣,想到就
作。团员听了觉得容易唱、喜欢唱,合唱团能有45周年很不容易,就把这
些歌曲拿出来唱。”
Copyright © 1998-99
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