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坚
李坚是中国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的儿子,从小随妈妈学习小提琴。
后来却选择了钢琴,专心朝钢琴发展。
到欧洲和美国转了一圈后,去年回到母亲身旁,母子首次合作录制
唱片《母亲教我的歌》,温馨感人,传为佳话。
母子连心,无论隔了多久、隔得多远,总让人感觉一股情深意切。
现年31岁的中国旅美钢琴家李坚早已是独当一面的演奏家,在国际
乐坛闯出自己的名堂,口口声声不忘提起的,还是生他养他的母亲、老
师、国家……
李坚只跟俞丽拿学了两年的小提琴,但他还是在妈妈的严格管制下
成长:“在我13岁进入中学以前,都是妈妈陪着练琴。如果没有妈妈这
么盯着我练琴,如果没有老师的严格教导,可能今天我也不会走向这条
道路。”
李坚随启蒙老师洪腾学了整整10年,16岁那年参加法国的音乐比赛
得奖,第二年获法国政府奖学金留学巴黎音乐学院,19岁又获奖学金前
往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。
比较三地的学习环境,李坚说:“中国能够打下很好的基础,学习
环境很稳,老师也非常负责。还记得那时老师只有三四个学生,每星期
花在一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很多。欧洲是古典音乐的起源地,那里的音乐
气氛很浓厚,整个环境对艺术创造来说是最好的。后来去了美国,发现
在一些大城市如纽约、费城,乐团水准都很高,甚至比欧洲乐团来得杰
出。”
柯蒂斯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素质都很高,李坚的老师赫斯佐斯基,
更是贝多芬第四代弟子。
他说:“我很喜欢那个地方,所以毕业后一直留在费城,现在也开
始回学院教学。我的时间还是以演奏为主,但我觉得适量的教学对音乐
发展是有所帮助的。”
李坚虽然一直都留在美国发展事业,但他觉得:“世界的交通和通
讯那么发达快速,定居在什么地方,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重要。”
李坚一直都很注重中国的音乐作品:“就像俄国钢琴家和法国钢琴
家都特别喜欢演奏自己国家的作品一样,我也希望自己能多多演奏中国
的作品。不久前的独奏会穿插了《春江花月夜》,这次演出后也将到洛
杉矶参加春节活动,演奏《黄河》。”
虽然李坚长久以来接受的是欧洲和美国的音乐教育,但他认为:
“以演奏为职业的无不希望曲目范围越广越好,经常都会在一场演奏会
中穿插不同国家、不同风格的音乐。从一种作品转到另一种作品,适应
能力必须很强。而演奏中国作品对我来说,更是来得非常自然,想也不
用想。”
李坚父母仍住在上海,近几年来他每年都到中国各地演出,也经常
前往台湾演出,受到当地乐迷的热烈欢迎。
他说:“很奇怪地,我的演奏事业上总是跟台湾有着密切关系。到
那里演出,讲同样的语言,用同样的文字,感觉上和亲切,完全没有隔
阂。”
李坚与台湾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983年在东京与台湾青年小提琴家林
昭亮合作演出,那一次演出是两岸音乐家的首次合作,备受瞩目,还录
制成记录片,在日本赢得该年的最佳记录片。
录像带以盗版方式在台湾卖了数十万张,从此李坚在台湾乐坛成为
响亮的名字。1989年,李坚成为第一个前往台湾演出的中国演奏家:
“那时还没有这样的先例,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去得成,直到临走前的
两个星期才拿到签证。”
从此李坚每一年都到台湾演奏,去年配合“母亲教我的歌”的推出,
还与母亲举行联合音乐会,在台湾巡回演出。
李坚说:“这张唱片是台湾公司提出的建议,当时我觉得也应该和
妈妈合作录制一些东西,而且一般录制都是大作品,这类小品演奏不多,
是一种新的尝试。”
同时期录制的还有另一张尚未面市的唱片,一半是小品音乐,一半
是俞丽拿演奏《梁祝》,由李坚指挥。
他说:“比起一般的合作,和妈妈合作是不大一样的。我们之间的
默契感很好,很多东西都不用讲,也许是同样因子的关系!当然,排练
时偶尔也有争论,遇到这种情形,和别人还好办些,和妈妈就……”
是不是每一次都得乖乖听妈妈的话?
李坚笑着说:“那也未必!不过……反正和妈妈合作,是挺好玩的
经历!”
Copyright © 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