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昭亮

  当年如果留在台湾,没有出国学音乐……

  林昭亮认真地想了一想,哈哈笑道:“小时候文笔还不错,有个
舅舅在报社当副社长,或许会加入新闻业,在副刊写文章!”

  幸好林昭亮走向了音乐的道路,为国际乐坛增添明亮的光彩。

  37岁的林昭亮是享誉世界的华裔演奏家之一,从小才华洋溢,7
岁公开首演,9、10岁已知道自己应该往音乐方面发展,只不过当时还
不知道,这条路可以走得多远。

  林昭亮12岁留学澳洲,15岁前往纽约进入茱利亚音乐学院,两年
后在西班牙的苏菲雅国际音乐比赛获奖,慢慢建立起名气。19岁在林
肯中心首演,一年后与费城交响乐团、伦敦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
协奏,开始活跃于乐坛。

  林昭亮说:“10岁到20岁的成长过程是最困难的时期。尤其是从
台湾刚到澳洲的时候,语言、生活习惯,各方面都要重新学习,还好
年纪小时适应能力还蛮强,而且音乐家一直可以用音乐来沟通,渐渐
地就生活得蛮愉快。”

  从澳洲到纽约时,进入的茱利亚音乐学院结合了世界的精英。他
说:“有些学生在茱利亚的时候觉得受不了那里的压力,但我觉得非
常喜欢。直到现在还喜欢在压力下学音乐、作演奏。那时我想,如果
能与其他优秀生同时加油,我会更有机会出头。”

  就这样在那里过了6年,21岁踏出校门已有相当忙碌的行程安排,
22岁已有一年百场的音乐会,至今十多年来没有停过。

  事业发展初期林昭亮有好几年没回去台湾,但是近十年来每一两
年都回去一趟。他说:“台湾在六七十年代音乐水准还不行,如果我
那时候留在台湾,也许会改行。但是现在比15、20年强了好几倍,学
音乐的风气很盛,去台湾演出的国际演奏家也越来越多。”

  林昭亮希望自己在继续提高个人琴艺之余,也能为协助提高亚洲
音乐水准付出力量,提高下一代演奏家水准,提拔新一代作曲家。

  他说:“一个音乐家的责任不只是上台演出,也要对观众、对音
乐有所交待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己对音乐发展过程作出什么贡献,
才有效劳的感觉。”

  林昭亮这些年来也首演了不少新作,录制了谭盾的小提琴协奏曲,
也和盛宗亮研究创作于华乐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,林昭亮说:“谭
盾和盛宗亮已经是国际上受重视的作曲家,但是还有更多其他有才华
的作曲家,我希望能借我的能力把他们介绍到西方乐坛。”

  他认为近十年来华人音乐家的表现相当可观,下一代的新人也一
直在出现,应该给予鼓励和协助。

  他说:“亚洲音乐家对世界乐坛的影响力肯定是越来越强。比起
其他地区几百年的发展,亚洲在不到一个世纪,甚至是三四十年内就
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,非常令人惊讶。西洋音乐在亚洲的发展,目前
以太平洋地区的日本、韩国、台湾、中国等地比较兴盛,但这股风气
也慢慢传到东南亚。”

  随着文化交流的风气的越来越强,林昭亮希望不久的将来,除了
有更多亚洲人学西方文化,也有更多亚洲文化出现在西方社会中,让
西方人更了解亚洲。

  他说:“今天有这么多亚洲音乐家受到重视和拥有国际地位,已
经是很不容易。我希望除了看到亚洲人在西方乐坛受重视,也看到亚
洲各地更重视本地文化的发展。现在的亚洲受到世界的重视,经济和
政治之后,接下来的就是文化。”

Copyright © 1998-99
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