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四重奏

  古典音乐,同样可以是好玩、亲切、朝气蓬勃。

  唐四重奏的四名成员指出:“我们希望能告诉听众,古典音乐并不严
肃古板,也不是上流社会的消遣,更不是只有老人才爱听。”

  大提琴手陈国平说:“我们并没有穿上燕尾服,板起脸孔。我们即使
穿的是白衣黑裤,这条黑裤也是黑色牛仔裤,比较清新和轻松,就跟每个
年轻人一样。”

  黄毓颖、洪泽民、陈国安和陈国平,这回的演出还找了商家赞助名牌
服装,把自己好好地包装:“我们注重每一个细节。每一场演出我们都好
好地构思:希望人们怎么看待我们?我们要怎么推销自己?怎样才能吸引
听众?”

  陈国平说:“为什么只有流行乐队才懂得自我宣传和包装?古典乐手
总是自鸣清高,不屑于这么做,他们认为自己一旦出名了就自然有听众来
观赏。但我们认为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构想,就像卖洗衣粉一样,
把自己要卖的东西让大家知道,否则东西再好也没有人知道,没有人来买
。”

  连宣传海报也费尽心思,以报章版面设计形式,排上一篇有趣的文章,
字里行间带出曲目、演奏时间、地点等等。

  也许一般读者并不会这么仔细地阅读一张海报,而读出四名年轻男子
的细密心思。然而,四人显然乐在其中,陶醉在一场自导自演的游戏。

  四名年轻人当初成立唐四重奏,也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。

  四人在少年时期参加青年乐团,就已经是很好的朋友。小提琴手黄毓
颖说:“我们是死党,都很爱玩、好强,在一起可以玩得很野很狂。”

  之后四人先后留学英国:“临走前也梦想着有一天回国后,还可以一
起玩。”

  1992年四个好朋友终于又在新加坡见面,大家都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,
成为同事。于是取四人姓氏字母成立了“Tang Quartet”,然后取了一个
很好听的华文名字“唐四重奏”(陈国平说:为什么不是糖果的糖?)。

  玩上瘾后,大家都玩得很认真。

  陈国平举起一脚:“这是为了第一次演出而买的鞋子”,然后指着换
了发型的黄毓颖:“他也很认真,他剪了头发。”

  黄毓颖说:“我们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,尽最大的努力呈献出自己的
最佳状态。我们有时候讨论到凌晨四点,不是讨论音乐,而是讨论海报怎
么设计。”

  当然,四人并不是在哗众取宠地耍花招。陈国平说:“再怎么好的包
装,到了演出的时候拿不出好货,也始终会被淘汰。”

  四人的导师兼同事黑格尔(Jiri Heger)说:“四年来他们进步了很
多很多。我亲眼看着他们成长和进步,如今我们已不再是师生,而是同事
关系,听到他们这一次的排练,很感动。”

  捷克提琴家黑格尔过去16年来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首席中提琴手,曾
分别当过黄毓颖、洪泽民和陈国安的提琴老师。唐四重奏每次的排演,也
喜欢邀请黑格尔在旁聆听,给他们提意见。

  乐队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走向区域。过去四年来,他们已到过印尼、
马来西亚和日本演出,也曾参与爵士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表演。陈国平说:
“基本上我们还是一支古典乐队,但我们乐于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,它们
使我们学到一些古典音乐中所学习不到的东西。”

  小提琴手洪泽民也说:“所有的音乐都是音乐,不是只有古典音乐,
才是好音乐。”

  黑格尔欣赏四名年轻人的才华,给予大力的协助与支持,特地找了捷
克提琴制作大师为他们每人制作了一把提琴,也为他们这次的演出找了捷
克著名女中音法尔日妮·瓦尔特罗瓦(Virginie Walterova)前来助阵。

  他本身也参与这次的演出,还带来难得一见的五弦提琴:“五弦提琴
拥有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所有音域,目前很受小提琴手和中提琴手的注意。”

  黑格尔在捷克曾有多年参与室内乐队的经验,他希望唐四重奏有朝一
日能成为本区域的“室内乐队大使”:“好的室内乐团需要一段时间,一
起排练,一起呼吸,一起培养同样的演奏习惯。他们同样地年轻,同样地
有才华,拥有同样的信念。我相信假以时日,他们必将成为本区域领先的
室内乐队。”


专访二

  唐四重奏处处表现得有点与众不同,改变人们对古典乐手的看法。

  每一场音乐会的传单、海报、摄影、服装等等,都下足功夫把自己全
面包装。

  大提琴手陈国平说:“我们从来不寄出平凡的传单。我们寄出夸张的
设计、古怪的东西,引起人们的注意。”

  例如演奏浪漫作品的音乐会,宣传卡片制成古书的模样,还一一在卡
片中间贴上金丝。

  又如这回的音乐会以曲目中德伏夏克的《美国四重奏》为设计主题,
海报上不见乐手与乐器,只见到印地安人的半张脸孔。

  近两次的音乐会还找了著名服装品牌赞助服装,带来新鲜感以引起年
轻听众的共鸣。

  对于古典音乐团体来说,这样的作法是少见的。

  唐四重奏是由新加坡交响乐团的四名青年弦乐手组成,包括小提琴手
黄毓颖和洪泽民、中提琴手陈国安、大提琴手陈国平。小组自1992年成立
以来举行过多场音乐会,每一场音乐会都经过仔细的构思。

  唐四重奏的想法是:古典乐手为什么一定要穿上燕尾服,给人严肃古
板的感觉呢?古典音乐会的海报如果永远都是乐手与乐器的合照,如何吸
引新的听众呢?

  黄毓颖说:“我们通常是在定下曲目以后就开始构想和讨论,看看曲
目中有什么角度值得突出,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内容。古典音乐不像流行歌
曲那样以歌词唱出内容,但是每一首古典乐曲背后都有它的故事,都在表
露作曲人的某种感情。我们希望通过海报的设计把音乐中的一些东西具体
地带出来,告诉听众古典音乐也和流行音乐同样有趣。”

  陈国平也指出:“我们注重包装,但不是为了哗众取宠,而是因为我
们关心音乐会的每一个细节。听众出席一场音乐会以前,对演出内容往往
认识不深,也不会有时间去阅读作品背景。看了音乐会海报,他至少对乐
曲内容有个简单概念。”

  四人在交响乐团的日常排练之外必须练习自己的曲目,还要绞尽脑汁
在包装方面出奇制胜,岂不是耗时费力?

  陈国安解释:“这么做确实花了我们很多时间,但不能说是浪费时间。
如果能够,我们当然希望能有更多时间进行排练,不过在包装上下功夫其
实已经是一种世界趋势,各地的许多古典乐手都在想办法改变形象,使古
典音乐更平易近人。”

  洪泽民也说:“我们不能够就这样坐着等待听众。公众就在那里,我
们必须不断寻找新方向,想办法把他们拉进音乐厅。”

  唐四重奏不久前在电视与电台的中文节目接受访问,就是为了寻找更
多新的听众。

  洪泽民说:“过去我们给人的印象是很洋派,这次在节目中讲华语,
一些人觉得很惊讶。其实4人当中,我和毓颖小时候都是受华文教育的,
母亲还是华文教师。我们上华文节目,希望能接触讲华语的群众,让更多
人知道欣赏音乐是不分语言的。受华文教育的不一定只听华乐,西洋古典
音乐也不一定只属于比较洋化的一群。”


专访三:离别前夕

  受访之日是唐四重奏最后一天参加新加坡交响乐团的排练。最后一次
在音乐厅休息室你一言我一语地谈昨日、谈未来、谈学业、谈音乐会、胡
扯说笑……

  4个人的心情都特别轻松,同时又特别紧张,或者兴奋。卸下了乐团的
工作,筹足了第一年的学费,总算可以松一口气,即将面对的又是新的开
始、新的挑战。

  由4名新加坡交响乐团提琴手黄毓颖、洪泽民、陈国安和陈国平组成的
唐四重奏,即将负笈美国赖斯大学,攻读为时两年的弦乐四重奏硕士课程。

  8月23日举行告别音乐会,9月4日启程,5日即是开学的第一天。

  陈国平说:“唐四重奏的第一章已经告一个段落,我们就要进入下一
个篇章。”

  成立于1992年的唐四重奏,5年来举行过8场专场音乐会及20多场小型音
乐会,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举行过4、5场演出,是本地最活跃的弦乐四重
奏小组,多次以大胆创新的形象,吸引了不少年轻听众。

  4人一直有一个心愿,要使唐四重奏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水准、享有国际
知名度的弦乐小组,填补新加坡目前在室内音乐方面的空隙。多年来一直希
望能有机会一起进修,过去一年来做足一切准备工夫,如今总算可以如愿以
尝。

  一切顺利发展,并不表示就可因此而松懈下来。陈国平说:“学院给了
我们第一年的奖学金,第2年还能不能再获得,要看我们的表现。除了学费,
我们还必须想办法筹钱举行音乐会、参加音乐节等等。”

  洪泽民说:“就像我们在新加坡也是花了很多功夫和时间,才拥有一批
支持者和获得一定认同,刚去到美国没有人认识我们,要争取演出机会是很
不容易的。”

  4名乐手都向交响乐团请了两年的无薪假,将在1999年重投新加坡乐坛。
黄毓颖说:“我们还是会回到交响乐团的工作,不过回来以后希望能够在乐
团和四重奏之间取得平衡。现在的情形是以乐团为主,四重奏属于业余性质,
我们最终的梦想是成为专业的四重奏小组。”

  4人指出,5年来最大的收获是好友之间更加亲密的默契和友谊、一起拉
奏的乐趣,以及听众所给予的鼓励和信心。唐四重奏也为此制作了一个激光
唱片,作为一个阶段的回忆和纪念。

  激光唱片题名“不是首演”,只发行1000张,收录了他们过去5年多场
音乐会的现场录音片段。黄毓颖说:“这不是一个特别录音的制作,不能说
是我们的第一张唱片,所以‘不是首演’。这张唱片都是音乐会上现场录下,
也没有交给唱片公司制作,只能当作一个小小的纪念品,向支持过我们的听
众,说一声谢谢和再见。”
Copyright © 1998-99
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