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ime Torres
海姆·托雷斯(Jaime Torres)一面接受访问,一面随意地拨
弄着手中的乐器。
就像一个不专心听课的顽童,一边回答问题,一边玩弄着手中
的玩具。
但55岁的托雷斯是阿根廷民乐大师。漫不经心的音符,就这么
一串一串,自自然然地从他怀里抖落,触动了旁人的心弦。
连绵不断的颤音,轻轻地,柔柔地,诉说着很远很远的故事。
他说,南美洲的印加音乐,是活的音乐,是愉快的音乐。
各地的传统音乐表现的都是以前的事情,但印加音乐取材于大
自然,而山光水色是永远不变的。
他说:“不管是从前或现在,大自然的景色,总使人感觉快乐,
使人情不自禁地从心灵深处,发出由衷的赞叹。”
怀里那把五彩缤纷的木琴,称为“沙冉戈”(Charango)。
沙冉戈是一种类似曼陀林的小型弹拨乐器,共有5对琴弦,长约
55公分。托雷斯指出,沙冉戈出现于15世纪末期,是道道地地的美
洲民间乐器。
当然,传统的弹拨乐器如吉他、曼陀林等都是源自欧洲,而美洲
在西班牙人登陆以前是没有弦乐器的。不过,托雷斯强调,沙冉戈完
全是由美洲印第安人自创的乐器:“严格地说,沙冉戈与吉他毫无关
系。”
托雷斯相信,印第安人是在欧洲人登陆后看到他们的弦乐器,自
己却无法拥有一把,便模仿他们的乐器而制成沙冉戈:“那的确是模
仿,但那是一种非常粗糙、戏谑似的模仿方式。”
完成品没有欧洲乐器那么优雅精致,却加入了许多印第安花纹及
图案,带有浓浓的乡土风味。因此托雷斯认为,每一把沙冉戈,都是
一件独特的南美洲民间艺术品。
托雷斯的沙冉戈,是父亲亲手为他制作的。
乐器的背后,绘上动物脸孔的图案、五官突出的印第安人脸庞,
还有一张玻利维亚的地图。地图边缘刻上精细的五彩花纹,托雷斯说,
那是印第安人的毛毯。
这一把沙冉戈用了足足20年。之前的那把沙冉戈,也是出自父亲
的巧手:“父亲是一名木匠。懂得做家具、做沙冉戈,和生小孩。”
托雷斯的父亲不是一名乐器师,平时也不做沙冉戈,只在闲暇时
候做个乐器让托雷斯玩玩。
可以这么说:身为大师,托雷斯使用的只是一名业余制作者的作
品。这与一般音乐家追求名琴、寻找乐器大师的情形大不相同。
或许,这是因为托雷斯由始至终,都把沙冉戈当作一件玩具。
托雷斯6岁开始学琴。他说:“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就深深地被它
吸引。学弹沙冉戈,纯粹是作为消遣,作为童年的游戏。”
那么,什么时候开始认真学习?
“认真?我从来就没认真过!”
他笑着回答,继续弹琴,然后又说:“弹琴不是做工,我们到这
里演奏,也不把它当成一项工作。能够召集这么多名团员、花几个月
时间准备、大老远飞来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,
而不是一项苦差。”
他指出:“演奏是一件愉快的事,民间音乐是阿根廷的灵魂,我
们对它有一种真实的情感,自然就想要把这种快乐与大家分享。”
托雷斯专长于演奏传统南美洲音乐,以及具有民间风味的自创乐
曲。所演奏的传统音乐,都只靠耳力与记忆代代相传,没有乐谱的记
载。本身的创作,也是在乐器上诞生以后,便直接用录音机录下,没
有通过一纸一笔的记载。
传统音乐失传的情形因而相当令人担忧,不过,阿根廷已出现了
一批志愿工作者,成立小组四处收录民间音乐及相关资料。托雷斯说:
“年轻人被流行音乐牵着走,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。但无论如何,
我们在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部分时,不应丧失自己的根源。”
托雷斯自60年代就开始巡回演出,到过欧洲、前苏联、澳洲、日
本、美国、墨西哥及南美洲各地区,把南美洲音乐带到世界各地。
一般的演出都只携带自己的5、6名乐师,偶尔也加上一名歌手和
一对舞蹈员,到新加坡演出却带来了多达16名舞蹈员及音乐师,结合
了托雷斯本身的乐团和其他相熟的民间音乐及舞蹈团体,属于比较大
型的一次演出。
托雷斯指出,为了使演出多样化,团员经过特别遴选,让各有所
长的乐手演奏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,如秘鲁、厄瓜多尔、玻利维亚、
阿根廷等等,舞蹈也以各地的传统舞蹈为主。
他说,作出这项特别的安排,主要是赞助人的要求:“赞助人是
一名阿根廷人,而7月9日是阿根廷的独立纪念日。选在这个时候演奏
富有本土风味的乐舞,是具有特别意义的。”
Copyright © 1998 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