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峥嵘
王峥嵘,单是看这个名字,已经有一种才华出众、气度不凡的味
道。
王峥嵘并没有辜负这个好名字。
风华正茂的峥嵘岁月,这名现年28岁的中国青年小提琴家,为自
己赢得了不少荣耀。
王峥嵘从小才华出众,在世界各地的多项比赛中脱颖而出,备受
瞩目。获得的奖项包括:梅纽因国际音乐比赛、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音
乐比赛、日内瓦国际比赛、纽西兰国际小提琴比赛、荷兰国际小提琴
比赛等等。
王峥嵘说:“参加比赛对演奏事业有很大的帮助。小时候要参加
比赛是由国家选拔出来的,竞争很激烈,压力也很大,必须勤奋练习。
入选以后也必须尽最大的努力,你一定要做到最好,否则不能赢奖。”
得奖固然带来一定的满足感,但王峥嵘并没有沉溺其中:“现在
已经不参加比赛了,因为经验够了、满足了,就可以把时间在其他的
地方。”
她认为,现阶段应把精力放在学习新曲目,筹备音乐会:“每次
去一个不同的地方演出,也必须作出非常充分的准备。现在应该做的
是尽量扩充曲目,尽量争取演出机会,开多点音乐会。”
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,哪一阶段朝哪一方向发展,王峥嵘都非常
清楚而肯定,澄澈的眼神里有一股胸有成竹、稳步渐进的自信。
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以来,王峥嵘就一直尽力而为,毫不犹豫地
朝自己的目标前进。
王峥嵘生于北京,父母都是医生,母亲很喜欢音乐,便决定让两
个女儿都学提琴:“小时候不懂得喜欢音乐,也不懂得反抗。父母既
然希望我能够学习多一门技能,我就尽量把它学好。”
当时适逢文革时期,寻找老师非常不易,但父母还是为她们找到
良好的老师,姐妹俩也非常努力地学习。
四年后,王峥嵘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学校,升上大学后,念了
三年,便决定远赴美国。她解释:“大学是四年制的,只差一年就毕
业,但是当时政府规定念完大学就必须工作五年才能出国,再念一年,
我就去不了美国。”
王峥嵘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毅然放弃了即将完成的学业,
到美国重新开始。
比较两地的教育情形,她说:“两个地方的系统完全是两回事,
中国的课程全部由学校规定,全班同学学的东西都一模一样,美国可
以自由选择科目,选读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。中国老师比较有献身精
神,教学严格,有需要时会延长上课时间,达不到要求时会给你脸色
看。美国老师则说很多好话来鼓励你,但是如果你想多上课,就必须
多付学费。”
她认为:“年纪小的时候在中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,小时候不懂
事,老师不严格会影响将来。但是年纪较大就适合在美国发展,因为
毕竟我学的是西乐,历史、风格、文化,都在西方国家。”
王峥嵘毕业后居住在波士顿,于世界各地演出。她指出:“西乐
的市场还是在美国的这一边,这里人才很多,接触面也比较大,机会
也比较多。目前中国正全力发展经济,对艺术也不是那么重视。不过,
年纪再大些,我一定会回去的。”
该回家的时候,她自然会回家。王峥嵘的语气,非常肯定。
Copyright © 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