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登营

  赵登营口口声声,再三地提及多名恩师的教诲。

  中国男低音赵登营如今已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副主任,门下有
多名在声乐大赛中得奖的学生,却依然谦逊地说:“我是一名永远的
学生。”

  不断地把所学到的一切无私地传授,也不断地从学生、同伴和老
师身上,吸收营养,丰富自己。

  赵登营厚实的歌声中,含蕴着浓浓的师生情宜。他说:“对于教
师这个职业,我有特殊的偏爱。”

  实际上,赵登营开始学习唱歌,是因为老师的鼓励,也是为了当
上教师。

  谈起学习的动机,他说:“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。1971年我中学
毕业,学校里缺乏音乐教师,老师认为我的嗓子还可以,就鼓励我留
校任教。我觉得当老师很好,但是我什么都不懂,于是到教育学院里
学了一年,第二年就回校上课了。”

  学而后知不足,1977年中央音乐学院恢复招考学生,赵登营去报
名了:“那一次是文革以后的第一次招考,累积了10年的人才全涌了
过去。光是考声乐系的就有好几万人,结果只有34人入选。我也不知
道自己是怎么考进去的。”

  在中央音乐学院里学习了五年,毕业演出也非常成功,之后他进
入中国歌舞剧院,参加《白毛女》和《原野》的演出,并随团到美国
演出,深获好评。

  1990年,赵登营又回到了校园。那一年他的声乐老师黎信昌由意
大利留学归国:“几年没让老师听我唱歌了,赶紧去唱给他听,找他
上课。老师听了问我要不要回校教书,我觉得能够回学校是很难得的
机会,很高兴地回去了。”

  同一年香港演艺学院组建歌剧系,到中央音乐学院举行考试。热
衷于学习的赵登营又报名前往攻读西洋歌剧文凭。

  他说:“我在香港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戈登·肯柏。他对西洋
歌剧的认识很深,而且对我如父亲对待儿子一样,不计报酬和时间地
给予教导,对我日后的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。这期间我也有机会在7
部歌剧里扮演角色,学到很多东西。”

  1992年毕业后,赵登营回到中央音乐学院执教:“在中央音乐学
院当老师竞争很激烈,刚回校时觉得压力很大,把学生的每堂课都挂
在心上,自己也抓紧时间学习,让学生每次上课都学有所获。学生学
得好时我沉浸于兴奋,学得不好时向老教授讨教。这些年来,我很感
激黎信昌老师,他在我们这一代的教师身上,放了很多的精力。”

  他解释:“黎信昌是60岁一代的老师,我们是40岁一代的老师。
由于十年的文革,我们之间空了一层,少了50岁一代的老师。为了尽
量弥补这个空挡,黎信昌下了很大的功夫,我们也必须很努力地学习,
把水准不断地提高,传给下一代。”

  目前赵登营仍然每星期随歌唱家蒋英上课,他说:“身为一名教
师,仍然要不断地学习,不断地自我更新,使自己保持在高水准状态。
假如现在我的学生认为我的教学还可以的话,我要让大家知道的是我
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几个好老师,他们的教法都很好,可敬可爱。”

  此外,赵登营也认为歌唱家不应该过早离开舞台:“有机会演出
的时候,应该积极参加,使自己既有教学由有舞台经验。”

  他认为,结合了本身的学习和舞台的经验,通过本身对歌唱方法
的理解,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。

  赵登营说:“为了使学生的声音上能有改进而付出劳力,我是很
乐意的。为人师表者能够影响学生,与学生有感情的沟通而培养起很
好的情宜。当学生上课上得好而有良好的表现,身为老师的也有一种
不可言状的快乐。”

  赵登营目前受邀为国家剧场俱乐部合唱团声乐顾问,每年于中央
音乐学院暑假及寒假期间来新。
Copyright © 1998
自得其乐 版权所有
All rights reserved.